机器用久了,零部件难免有所损坏,有的修一修还能继续使用,但有的却没法再修,只能“报废”。
(资料图)
人也是一样,各组织器官日夜不停地维持着机体正常运转,如果不好好保养,就可能早早地出现损伤。其中有的器官一旦损伤,往往不可逆,严重威胁健康。
1
大脑:慢性脑缺氧太常见
2个“补氧法”,管用还不花钱
大脑是人体的“司令官”,耗氧量巨大。如果大脑“没吃饱”——氧气供应不足,哪怕是短短的5秒钟,也可以在显微镜下看到大脑细胞开始凋亡,如果长达5分钟,就会引起严重的大脑损伤甚至脑死亡。
然而很多人可能长期处于慢性脑缺氧而不自知——如果你有头晕头痛、记忆力下降、注意力涣散、失眠等症状,且找不到明确病因,就要提高警惕了!时间久了,可能造成大脑早衰、脑萎缩等一系列后果。
1 两个常见行为,可能导致脑缺氧
①习惯紧闭门窗
夏季天热,又多蚊虫,很多人习惯紧密门窗,但这就可能导致室内氧气浓度逐渐下降,导致脑缺氧。尤其在空间小、人多的室内更明显。
②长时间高强度工作
在安静状态下,大脑消耗的氧气相对较少,此时可能会有一些富余的氧气储备在红细胞中。而当我们持续高强度工作时,这些氧的储备就被消耗掉了,所以会觉得累。
2 两个不花钱的“补氧法”
针对上述2个易致脑缺氧的行为,专家曾经给出2个不花钱的“补氧法”,赶紧学起来吧!
①开窗通风
每隔一段时间,开窗通风20~30分钟,保持空气对流,可以很好地提升室内氧气含量。
②拍拍脸
连续工作1小时左右,可以把手弓起来拍拍脸,也能增加大脑供氧。
这是因为大脑的供血血管是颈内动脉,面部的供血血管是颈外动脉,两者都是从颈总动脉里分出来的。拍脸时,颈外动脉会扩张,带动血流增快,颈内动脉的血流也相应地增快,从而大脑供氧就会有所增加。
2
肾:慢性肾病难发现
这些信号别错过
肾脏是人体的“下水道”,其能够对血液进行过滤和重吸收,形成尿并排出代谢废物,调节体内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对人体健康至关重要。
但受到“三高”、不爱喝水、久坐不动、盲目用药等因素的影响,越来越多的人被慢性肾病缠身。数据显示,我国成人慢性肾脏病的患病率约为10.8%,也就是说,10个成人中,就至少有1个慢性肾病患者。
然而,肾脏具有十分强大的代偿功能,只要有一半的肾脏能正常发挥功能,就可能无明显症状。而等到身体不适时,可能已经发展到了肾病晚期。调查显示,有20%~30%的患者首次就诊时,肾功能损害就已经不可逆转了。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及时发现肾病的蛛丝马迹?又该如何守护肾脏健康呢?
1 三个症状,可能是肾病“警报”
①夜尿频多
随着年龄增长,肾小管的浓缩能力会逐步下降。50岁以后,尿最大浓缩能力每10年下降5%。由于尿液浓缩主要在晚上,所以肾脏衰退后会出现夜尿增多的现象,晚上的尿量甚至可能超过白天。
②尿液变化
正常尿液呈清澈的淡黄色,无异味,即使有气泡也会很快消失。如果尿液呈浓茶色、酱油色,或尿液泡沫增多且长时间不消失,可能说明肾脏存在健康问题。此外,如果出现血尿、小便疼等情况,也可能是肾脏受损的信号。
③水肿
肾脏功能衰退,尿液稀释功能也会减退。大量饮水后,老年人在单位时间内排出的水量,仅为年轻人的1/3,所以肾脏衰退的人很容易出现水肿。这种水肿一般先出现在面部、眼睑等处,时间没有规律,可能会在早上更为明显。
2 日常护好肾,2个习惯要坚持
①保持饮水充足
饮水不足,尿量减少,体内的代谢废物就不能及时排出体外,久而久之就容易损伤肾功能,引发肾脏疾病。
因此,平时应养成少量多次喝水的好习惯,每天饮水量1500~1700ml左右,天热出汗多时要适当增加,以便代谢废物能通过尿液排出。但若已经有慢性肾病了,具体饮水量则需遵医嘱。
②有尿及时排,千万不能憋
尿液长时间滞留会造成膀胱内压力过大,滋生细菌,引起尿路感染。而病原菌可能经由尿道上行至膀胱,甚至输尿管、肾盂,诱发肾盂肾炎,若不及时治疗,可迁延进展为慢性肾病。
所以,平时一定要养成不憋尿的好习惯。
3
膝关节:身体少了这2mm
几乎形同瘫痪
在膝关节的两个骨面之间,有一层厚度约2mm的关节软骨,它非常光滑,起到缓冲压力、润滑关节、协助行走的作用。如果没有了关节软骨,人就不能运动,形同“瘫痪”。
然而随着年龄增长,关节软骨会逐渐磨损,出现退行性病变。尤其伴随久坐不动、不当运动、体重过大等危险因素时,更会加剧软骨磨损。而一旦磨损过度,就无法恢复了。
据统计,50岁以上的人,约50%的人发生了关节软骨的退行性病变,有35%的人出现了临床症状。
1 自测关节软骨磨损情况
你的关节软骨还好吗?不妨来做个自测:
【方法】面对墙站立,脚尖抵住墙根,身体下蹲过膝盖高度,保证膝关节不超过脚尖。(老年人或已知膝关节不好的人需小心尝试。)
【结果】如果深蹲时膝盖疼痛,可能预示膝软骨已经磨损。
2 一补一动,护好膝关节
膝关节要“省着用”,像蹲起、爬楼梯、爬山等容易伤膝的运动要有所限制。另外,可以从以下2方面,辅助保护关节软骨。
①一补:氨糖+软骨素
氨糖是形成软骨的重要营养素,它可以促进软骨的生长,以及修复受损;软骨素是人体结缔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加强氨糖作用,利于关节健康。
两者均较难通过食物进行补充,有需要者,可适当服用氨糖软骨素补充剂。
②一动:锻炼股四头肌
人体内的股四头肌可以说是“天然护膝”,发达的股四头肌,能维持膝关节的稳定性和活动度,防止软骨磨损,保护膝关节健康。
我们可以通过“坐位抬腿”来锻炼股四头肌——坐在椅子上,保持大腿不动,将腿伸直,小腿尽量绷直,坚持大约5秒钟后慢慢放下,两腿交替;一天3-4组,一组15-30次。
4
耳朵:1个坏习惯易致听力损伤
一套护耳操快收好
生活中经常会听到老人抱怨:“年纪大了,听不见了。”其实除年龄外,一个常见习惯也可能成为听力下降的“帮凶”,而且这种听力下降很可能难以逆转。
1 经常不当掏耳朵,易损伤听力
很多人动不动就掏耳朵、清耳屎,看似讲卫生,实则容易降低耳朵的抵抗力。因为保持一定量的耳垢能够起到保护耳道、耳膜的作用。
若是掏耳朵太过用力,反而会对耳内的皮肤造成损伤,增加病毒、细菌感染的几率。若感染累及内耳,可能损伤听神经,不及时治疗就会造成不可逆的损伤,导致听力下降。
2 简单3个动作,固肾聪耳
中医说“肾开窍于耳”,肾精固,自然也能聪耳。日常不妨试试下面这个护耳操,每天做一遍,有补肾填精、益髓聪耳的好处。
①提耳:伸出右手,绕过头顶,用大拇指和食指捏住左耳上耳廓,慢慢地往上提,一共做20次。左右交替进行。
②拨耳:双手掌心相对,放在耳后压住耳廓,慢慢地往前移,划动到前脸部移开,重复20次。
③揪耳:用右手抓住左耳的耳垂,左手抓住右耳的耳垂,慢慢地向下揪,重复20次。
(我是大医生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