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4月份的城镇调查失业率是下降的,其中25—59岁的失业率为4.2%,已经低于疫情前2019年的同期水平。然而16—24岁青年人的失业率却进一步增加到20.4%,达到5年前开始追踪该数据以来的最高水平。这引起中国全社会的高度注意,人们普遍认为这个问题很严重,怎么重视它、采取多少措施去解决它都不过分。
胡锡进:把青年人20.4%的高失业率降下来,需全社会共同发力
【资料图】
老胡首先想说,国家5年前开始专门统计此年龄段青年人的失业率,而且它的严峻数据被一次又一次公布出来,这已经代表了国家直面这一严重问题的实事求是态度。我有一个基本信心,只要我们国家能够客观确认一个问题,并且下决心解决它,我们通常就能够实现这样的治理目标。
我看了一些对16—24岁青年人失业率居高不下的原因分析,大概很多网友也都看了相关报道和分析。比如多个分析认为,4月份青年人失业率增加的原因主要还不是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造成的,大学毕业生的失业7月份会有一波新增。这个年龄段求职的主体是没有受过高等教育的人,而他们失业率的攀升意味着经济复苏的动力还不够强,另外这个年龄段年轻人的技能与劳动力市场需求的适配性有较大错位,现在仍有一些沿海企业招工困难,等等。
▲资料图 图源:中新网
▲资料图 图源:中新网
老胡在此想换个角度说说这个问题,那就是我们的社会如何给初入职场、看上去还有些青嫩的小青年多一些机会的问题。
16—24岁这个年龄在很多家长和用人单位看来,他们还是孩子,大多数用人单位不愿意用刚刚走出各类学校校门的小青年,觉得他们不仅没有工作经验,而且在人情世故方面也太“生嫩”,给他们提供第一份工作的机构需要继续培养他们成长,等于是有一部分给社会做贡献了。所以很多用人单位都喜欢招有一定工作经验的年轻人,恐怕有一些技术含量、一个人辞职走了新员工很难立即顶替上去的那种机构都不太愿意使用20岁以下的小青年。而现在几乎不用工作技能培训,新员工一来就能立即上手的工作实际上在逐步减少,即使有那样的工作,初入社会并对未来抱有憧憬的年轻人也未必愿意去做。
另外,现在青年上学读书的平均时间大大增加,城市里24岁以上才开始工作的年轻人非常多,很多城市里的家长也愿意多供养孩子一段时间,能够接受孩子慢慢找工作,直到找到一个相对可心的就业岗位为止。
▲ 图源:中新社
▲ 图源:中新社
我认为国家要出台相关政策,通过经济杠杆极大促进社会各机构聘用初出茅庐的青年,改变社会上不喜欢用没有工作经历第一次入职青年人的相关惰性。减少青年人的失业率是全社会共同责任,但只有国家动用必要的杠杆,才能够激活社会各个机构的这种责任心和义务感。比如企业使用了20岁以下的年轻人比较多,政府可以给予适当奖励,一个企业招应届大学毕业生比较多,政府也应给予适当奖励。那样的话,刚走出校门者求职的机会就会大大增加。
家长们在孩子高考或考研落榜时鼓励他们复读再考问题上也应采取更加现实的态度,如果孩子复读了一年还是没考好,不要鼓励孩子没完没了地考下去,那样有可能把孩子逼上考试的独木桥,使他们失去人生的其他选择和回旋余地,反而有可能把孩子给害了。鼓励孩子们勇于工作,在工作的打拼中发现更适合自己的人生之路,恰恰有利于帮助孩子开启人生的机会之门。
然而总的说来,我们社会需要加快经济复苏,不断提振高质量发展,从而创造出更多对年轻人有吸引力的就业岗位。每一代年轻人都比上一代多一些就业的理想主义,这是世间的常道。帮助年轻人找到收入高一些、整个行业更加欣欣向荣的工作,这应是我们社会的基础性努力。经济发展越快,解决年轻人就业的社会资源就越多,因此最终缓解这个问题是我们全社会需要一起努力的综合工程。